2008/04/22

愛就是要峰迴路轉肝腸寸斷



  我非常快速地把他讀完。主要在講妓女瑪格麗特與亞
蒙的愛情故事,故事簡短節奏暢快用字簡單(也許是翻譯
問題?)。作者是小仲馬。開頭的「我」是瑪格麗特與亞
蒙生活中的人物,是個富同情心及好奇心的配角。「我」
簡短的介紹了瑪格麗特,並因在瑪格麗特死後的拍賣會買
下了【Manon Lescaut】(由浦契尼 Giacomo Puccini 改
編成歌劇)進而認識了亞蒙,之後由亞蒙口中聽說並寫下
他們的一切。

  也許算是個蠻灑狗血的故事吧,劇情完全可以猜測到
。不過對我來說,近代歐洲的種種如服裝、說話、及他們
的生活型態等我一向喜歡,所以用他們來包裝的愛情也就
顯得更浪漫美麗(哈我現在只想寫點關於愛情的部分)。

  當然也不只是這樣。亞蒙第一次在劇場裡看見瑪格麗
特就愛上她。一見鍾情會被說是膚淺不真實不持久的,我
想這樣說也不能算錯,的確距離與時間可以把這種感情沖
淡,甚至是很快地遺忘。可是如果你真的一見鍾情過,你
必定知道那種奇妙的感覺是多麼強烈,也許是對方的外貌
或氣味或舉手投足,應該說是全部又可以說是看不見的什
麼,就迅速的征服你讓你微微發抖心跳加速,思考減慢因
為忍不住用全副心力去捕捉他的身影。如果有機會距離近
了相處時間長了,也許會因為了解而淡漠,但如果是愈發
了解愈覺得不可自拔,那還真是完蛋。

  亞蒙跟蹤瑪格麗特,每天登門詢問門房她的病情卻沒
留下口信或名片。然後遺忘她。再次重逢依舊愛她。好吧
如果說這樣是膚淺的那就稱這份感情是迷戀吧。迷戀的微
微顫狂是有點痛苦的,不過在安靜平穩了一段時間後,有
時會突然強烈地想回憶起那種感覺卻不可得,再有機會陷
入一樣的情感卻又苦澀地難以下嚥。

  接著是一連串的甜言蜜語,不過是真心的,真心地想
擁有一個人,想平息那份狂野的起伏,想愛人與被愛,而
且非他不可。從一開始求愛或者更早,就已經開始猜疑和
嫉妒。頑固地不可理喻、粗糙愚笨的單純。

  瑪格麗特說:「很久以來,我就想找一個情人,一個
年輕卻不頑固,多情卻不多心,被愛卻不要求任何權利的
情人。...我會希望他具備哪三種長處嗎?就是:他要相信
我、順從我,還有心理藏得住話。」她奢華嬌縱,是個患
病活不長久的女人。你愛嗎?聽到了這樣的話知道了他的
人還願意愛嗎?他的確奢華但也許是可以改變的習慣,他
有許多的情人但也許是一種沉迷,他是為了生病而墮落還
是墮落而生病,那是一種沉淪你不會知道真假對錯,就只
剩下讓人心焦難耐的愛了。不愛就會瘋狂就會死去。

  他們慢慢陷入愛情裡,在旁人眼中他們不斷拋棄,亞
蒙拋棄前程拋棄家庭;瑪格麗特拋棄奢華拋棄享樂,他們
都拋棄了現實。然後旁人介入,你還是不知道誰對誰錯,
因為我們無法去確知另一個未來。瑪格麗特做了痛苦的決
定,亞蒙很痛苦,然後報復,亞蒙痛苦,瑪格麗特痛苦,
痛苦地死去活來還是要愛,這就叫刻骨銘心,在別人眼裡
也許還是沒什麼大不了。要進入第二十四章,篇名叫『報
復』。我知道他要做什麼,我看不下去,我覺得有一點呼
吸不過來,感覺自己心狂烈地跳動但身體卻逐漸冰冷的,
腦海裡有太多的畫面在奔騰踐踏我。

  然後我繼續看下去,一切如我心中的推演,就算預知
了結果還是不會讓人比較好過。接著瑪格麗特好多天的日
記和信,那是一種對沒有出口的愛無止盡的宣洩,身體與
心靈都被禁臠太久,保留有意識的行屍走肉,多麼不希望
如此卻是如此,再怎麼絕望卻還是抱持希望,就跟不停地
欺騙自己沒有兩樣。12月25日的信裡,瑪格麗特說他收
到亞蒙父親的信得到了安慰。對於全世界的責難嘲諷嫉妒
與欺哄我們必須要找到一個折衝,自己不拉自己一把那就
得掉到懸崖底下。在懸崖邊回頭還看得到泡沫似的景象,
他比彩虹夕陽還要美麗。

  然後結束了,在理由與錯覺、悔恨與回憶之中。我絕
對明白,因為就算激情已過,但我一刻也沒有忘記。



(1936年,手繪海報,讓我想到去台南玩時看見不少。)


(Greta Garbo 葛麗泰嘉寶 飾演的瑪格麗特。)

  就是這樣的服裝風格。參考一下亞歷山大仲馬,也就
是小仲馬(Alexandre Dumas,fils-1824~1895)生存的
年代,不是巴洛克跟洛可可那種相當華麗奢靡的感覺,而
應該是介在新古典到前拉斐爾的藝術風格之間。總之都很
喜歡(我真的有夠崇洋)。


  


(上面是新古典)

  

(這就是所謂的前拉菲爾囉)
  
  小仲馬是大仲馬與女裁縫生下的私生子,從 Wiki
上可以查到他的資料。資料上有兩段彼此及跟茶花女的
劇情來對比都很有意思:

『小仲馬給他電報上說:「第一天上演時的盛況,足以
 令人誤以為是您的作品。」大仲馬回電說:「孩子,
 我最好的作品就是你」。』

『小仲馬早年想躋身文壇,但是怎麼寫都不成,於是他
 早就打名妓瑪麗的主意,開始蒐集寫作的素材。在瑪
 麗患肺病咯血期間,他就寫成了小說《茶花女》,小
 仲馬一生中都不斷的為此懺悔。他的作品往往道德勸
 說意味過於濃厚,在劇情上反而顯得呆板。』

沒有留言: